close

  中新網拉薩8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政府9日在拉薩聯合發佈《西藏高原環境變化科學評估》報告稱,西藏高原近期(現今-2050年)和遠期(2051-21固態硬碟00年)氣候仍以變暖和變濕為主要特征。同時,人類活動對西藏高原環境有正負兩方面的重要影響。
  這份新鮮出爐的科學評估報告由中科院“西藏區域協同創新集群”組織西藏高原一線中外科研專家共同參與完成,其從氣候、水體、生態系統、陸表環境、人類活動影響和災害風險六個方面所涉及的溫度、降水、冰川、積雪、湖泊等26項指永慶房屋標,綜合評估了西藏高原從過去2000年到未來100年的環境變化,得出主要結論如下:
  ——西藏高原氣候變化的突出特征是變暖和變濕。在過去2000年時間尺度上,西藏高原的溫度出現了時間長度不等的冷、暖變化,但整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20世紀以來氣候快速變暖,近50年來的變暖超過全球同期平均升溫率的2倍,是過去2000年中最溫暖的時段。西藏高原降水在南部和北部的變化方式存在顯著差異,北部呈明顯增加趨勢,南部有減小趨勢。西藏高原近遠期氣候固態硬碟仍以變暖和變濕為主要特征。
  ——西竹北買房子藏高原的水循環正在加強,這是水體對氣候變暖和變濕的響應。西藏高原近期和遠期冰川以後退為主,積雪以減少為主,河流徑流量以不同程度的增加為主。
  ——西藏高原生態系統總體趨好是環境變化的重要特征。西藏高原近期和遠期森林和灌叢將向西北擴張,高寒草甸分佈區可能被灌叢擠占,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將增大,隨身碟總體有利於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西藏高原凍土退化和沙漠化加劇是陸表環境惡化的主要特征。西藏高原近期和遠期凍土面積將進一步縮小,活動層厚度將進一步增厚。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可以概括為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負面影響是農牧業發展對生態系統格局與功能的影響、礦產開發和城鎮發展對局部地區的環境質量影響、每輛汽車年平均耗能及相應的碳排放量高於全國均值、城市人均污水排放高於全國均值、不斷加劇的周邊地區污染物排放的影響。正面影響主要表現為西藏高原特別是西藏自治區的能源消費以清潔能源為主、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其污染物環境背景值明顯低於人類活動密集區,與北極相當,仍為全球最潔凈的地區之一,尤其是自1960年以來不斷實施的各類環境和生態建設工程使得環境的負面影響得到遏制,環境質量呈現逐步改善的趨勢。
  ——西藏高原災害風險趨於增加。西藏高原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引起的災害風險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山洪、堰塞湖、雪災等,具有突發性、季節性、準周期性、群發性、地帶性等特點。在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加強的背景下,西藏高原自然災害將趨於活躍,特別是冰湖潰決災害增多,冰川泥石流趨於活躍,特大災害頻率增加,巨災發生概率增大,潛在災害風險進一步增加。
  中科院院士、“西藏區域協同創新集群”首席科學家、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介紹說,第三極、青藏高原、西藏高原是三個範圍不同的地理學概念,第三極平均海拔3000多米,面積500多萬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是地球上獨有的寒旱高極;西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最高海拔超過8800米,主要在西藏自治區境內,是“世界屋脊”的主體。(完)  (原標題:西藏高原近遠期氣候仍將變暖變濕 人類活動有正負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24glxat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